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动态
  4. 和田党建
  5. 详情

扎根和田|北京医生的援疆故事

日期:2024-08-02
来源:新京报
【字体:

1996年至今,北京持续展开对和田的援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加大援疆力度,通过一个个优质项目,因地制宜促进和田经济发展、居民增收,带动教育提质,丰富文化供给。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今年安排资金32.7亿元,计划实施项目271个,各类援建项目正稳步推进。

7月21日,新婚夫妇在团城取景拍摄婚纱照。团城改造后,出现了许多网红打卡点。

过去,和田团城因为破旧脏乱而被称为“鸽子巷”。2016年,北京市投资1.53亿元,对和田市团城进行了保护、住房、旅游、就业四位一体的改造,既传承保护了原有风貌,遵循了住地群众意愿,又让杂乱破落的棚户区成为了花园式街区。

7月20日,改建后的和田稻香村民居,环境宜人。

在这里,黄色“阿以旺”式特色民居透着少数民族的风情和古色古香的味道,各式各样的店铺售卖着游客喜爱的艾德莱斯绸、玉石和果干等特色产品,做鸽子和花鸟鱼等生意的商户不见了,天空中自由翻飞的鸽群反而成了团城一景。

7月19日,和田玉石文化广场上,小男孩坐在足球上看新疆舞表演。

据了解,和田市团城改造项目将居住环境改造和商业紧密结合,项目受益人群约3000户,涉及1.5万人,平均每户面积约220平方米,其中商铺面积85平方米,商铺每年租金约5万元,保证了居民基本收入和贫困户脱贫。

7月21日,和田艾特莱斯传统手工艺生产基地,两名艾特莱斯丝绸工人正在用传统工艺抽丝。

人才“组团式”援疆  56名援疆医生“师带徒”

人才“组团式”援疆是北京援疆的一个重要举措。和田地区教育医疗硬件资源底子差、基础薄的问题逐步得以缓解,但人才队伍缺口大、能力弱的短板仍较为显著,北京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传帮带”的作用,在医疗、教育、产业领域持续推进“组团式”援疆。

在医疗领域,56名援疆医生与当地136名医生开展“师带徒”,累计培训当地医疗卫生人才3万余人次,送医下乡义诊等受益群众1.5万人次。

刘青林就是56名援疆医生之一。他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副主任医师,今年5月,他作为第十一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的一员来到新疆和田,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执行为期一年的援疆任务。

7月22日,早上来到办公室,刘青林马上关上窗户。当日,和田出现扬沙天气。

“我来这儿的目的以技术帮扶为主,有限参与科室管理。”刘青林说,技术帮扶有两方面:完成复杂的手术和带好“学生”。

每天上午刘青林要跟同事一起查房,了解患者情况。

刘青林总是步履匆忙,但在与病人、家属沟通时则言语轻缓。这段时间,刘青林已经适应比北京晚两个小时的时差以及和田干燥、多沙的气候,他的生活忙中有序,通常到岗后就整理出住院病人的信息,然后与科室医护们汇报交流病人情况,再去查房、手术……

查房期间,针对于不同的病症,刘青林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年医生。

22日当天,他完成了一例右侧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这位患者右侧面肌痉挛,严重影响面容和日常生活,核磁显示右侧面神经根部和表面血管走形,需要进行微血管减压。

与设备完善先进的天坛医院不同,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设施简陋甚至缺乏,这台手术需要的稳定患者头部的头架,是由骨科和神经科的器械拼凑而成的,刘青林到任后甚至自己出资为医院买了两套手术器械。

7月22日,手术前,刘青林的同事们将骨科和神经科的医疗设备拼凑到一起使用。

这是一台开颅手术,刘青林需要在神经、血管错综复杂的患者颅内,找到那条直径2mm的面神经,将本不该搭在甚至“粘”在那条神经上的三条血管剥离开来,并在神经和血管间置入垫片,避免血管再次压迫神经。

7月22日,刘青林正在进行一例右侧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这三条血管比神经还细,手术难度很高。”参与手术的当地医生乃比江告诉记者,“这种手术我们做不来。”

7月22日,刘青林正在使用显微镜进行手术。

近四个小时后,手术圆满完成,刘青林与同事一起吃午饭,咬上一口羊肉馅饱满的馕,胃和精神都得到了满足。当天,患者面肌痉挛消失,复查CT术野干净,手术非常成功。

7月22日,近4个小时的手术后,刘青林和同事正在吃午餐。

想方设法提供最大限度的援助,这是刘青林的态度。他带教时毫无保留,甚至会在手术途中锻炼“学生”。在“学生”操刀时,刘青林则充当助手,提供细致的指导,确保每一步操作准确无误。

每天早上,刘青林都要组织医生会诊,研究患者治疗方案。

一位脑垂体瘤患者需要进行内镜手术,当时刘青林的一位师兄——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三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国内知名内镜专家李储忠正要去乌鲁木齐开会,“和田这边专家少,学习的机会也少,我就请师兄绕路来帮忙做这个手术,让‘学生’跟着学习。”

说起这件事,刘青林颇为感慨,“师兄连会诊费都没收,我们就请他吃了顿当地特色烤肉。‘学生’和患者家属都很感激,家属还送了一面锦旗。”

7月22日,刘青林展示患者痊愈后送来的锦旗。此前,刘青林通过个人关系请来了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同事,免费为该患者手术。

和田地区脑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血管瘤破裂非常凶险,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占1/3左右,可以通过动脉瘤栓塞和夹闭等方式救治。但刘青林发现,和田本地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可治疗的,发病后直接放弃治疗。

这两个月里,他不遗余力地治疗、带教,发动和田地区的医院和医生宣传。他还专门开了抖音账号,记录援疆日常,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当地群众和患者了解脑血管瘤、预防血管瘤破裂,知道和田有诊疗团队。他的付出已有成效,有阿勒泰患者坐火车赶来和田看血管瘤。

7月23日,刘青林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他的援疆工作和科普医学知识。

“大家都处得很好,我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力量,让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刘青林说,“我希望科室年资高的大夫,将来都能有一个自己擅长的方向,专业细分是发展趋势,这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帮到他们。”

到新疆两个月有余,30台手术“交卷”。这段时间里,刘青林一边治病救人,一边传授医术,他希望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让和田乃至新疆本地的脑血管瘤患者在家乡就能接受最好的治疗。

7月22日,刘青林与远在山东的女儿视频聊天。

扎根和田|北京医生的援疆故事-玉龙网-和田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