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坚持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工程”,着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组织基础。
发挥政治优势,让乡村堡垒“强起来”。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建立健全“双包双联双责”包联机制,明确每个村都有一名市领导包干,制定“一村一策”定点包干计划,签订军令状,压实乡村振兴责任。持续筑牢战斗堡垒。聚焦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星级化”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三类村”分类治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派128名市乡党政班子成员全覆盖包联“整治类”“巩固类”村,针对性制定措施,年底实现了40%“整治类”村、30%“巩固类”村晋位升级。培育打造先锋队伍。通过“内选”“外引”统筹301名国家公职人员到村任职,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累计选派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副职、致富带头人参加疆外(北京、浙江)、北疆等地乡村振兴培训班15期23人;采取集中培训一批、实践锻炼一批、结对帮带一批、学历提升一批“四个一批”措施,不断提升村干部、后备力量、农牧民党员综合能力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发挥组织优势,让乡村产业“旺起来”。抓牢产业发展。通过构建“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十百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引导开办“小早市”“小夜市”“小超市”,促进小店经济、“跳蚤市场”繁荣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24个整治类村确定为2021年集体经济项目村,采取公开招拍挂的方式购买商业用房出租,年收益率9%。结合“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科学制定“一村一策”增收方案,采取“五个一批”方式,截至目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已超过10万元,最高已达到108万元。抓好人才培育。选派313名农林水牧、规划建设、生态环保、企业经营管理、文化旅游等专业高校毕业生、留疆战士、选调生到村任职,积极对接新疆工程学院、新疆农职院联合办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助推村级骨干、储备力量和学历提升,拓宽乡村人才补充渠道。
发挥群众优势,让乡村治理“稳下来”。织密治理体系。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联户长(党员)→群众”纵向到户和村党支部领导各类经济组织横向到业的严密组织体系,4141名党员纳入779个网格党小组,选派987名党建指导员到村办企业(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开展工作,形成严密乡村治理格局。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完善市乡村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矛盾纠纷联动化解工作平台,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解决困难诉求。在全市151个村全覆盖建立完善便民服务大厅,建立群众困难诉求“全收集、全研判、全解决、全反馈”机制,全面收集、全量录入、全力解决,并将收集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纳入每天早晚党小组会、每周支委会、每月党员大会重要议事内容,逢会必部署、必研判、必研究,用心用情用力收集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实现群众满意度。
通讯员:和田市委组织部农村党建科张瑞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