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建工作
  4. 详情

用奉献书写援疆路上“天津故事”

日期:2021-08-03
来源:和田日报
【字体: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市始终把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策勒、于田、民丰三县作为政治之责,自觉对标看齐,全力以赴担当尽责,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2000余人次,投入资金53.93亿元、安排项目1200余个,极大地促进了和田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

“十三五”以来,天津市累计实施援疆项目115个,投入帮扶资金28.4亿元,选派援疆干部人才1023人,为和田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助推10余万人脱贫摘帽。

2020年以来,天津市援疆工作接续奋斗,引进大批龙头企业,累计投资超过26亿元;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全产业链津和数字电子产业示范区;打造从育种到销售的扶贫羊产业全链条,带动2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组团式”医疗援疆、教育援疆填补受援地多项空白……



产业援疆:打造全产业链条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区新疆天柽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有序工作。“我们之前在深圳时看到园区在招商,园区的税收、物流等政策吸引了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决定把生产线搬到和田。”公司总经理王振华说,“公司去年6月投产后,运营顺利,说明我们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


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区。(资料照片)


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区于2009年建成,起初,园区工业企业以纺织袜业、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为主。2020年,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决定对园区进行产业升级,将目标定为向电子产业集群发展。为此,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与策勒县委组建招商专班,多次赴广东、四川、上海、安徽等省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目前,已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产业园、六廊智能终端产业园、数字教育安防产业园、数字包装印刷产业园、智能电子配件组装产业园、兆华智能科技产业园、智能锂电池电芯产业园7个园,促成13家企业落地,一条电子制造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园区将力争用两到三年建成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未来5年,建成和田地区最大的电子制造产业集聚区。

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围绕扩大和田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做文章,在“制氧生肌”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将全产业链和产业聚集作为重点核心,打造“两区一港”,推进津和电子产业园区、津和农业园区和现代物流的南疆国际陆港建设,从软硬件方面全面助力工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我加入到‘百万肉羊’项目后,第一批成品羊出售就收入了2万元,是天津的援助让我们增收致富。”在于田县希吾勒乡由津垦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养殖合作社,村民托合提肉孜·买吐尔孜一边给羊投食一边开心地说。

“百万肉羊”项目是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以和田地区产业需求为主攻方向,联合援疆龙头企业天津食品集团投资打造的肉羊产业全链条项目。项目采取建立四级肉羊扩繁体系、“五统一”科学养殖管理、八种创新增收模式,并配套设立包括养殖规模化、设施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在内的“十化模式”,推动肉羊产业园建设实现规模化、园区化,有效带动和田地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和田地区津垦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于田肉羊产业园直接带动希吾勒乡457户1586名农牧民增收,辐射带动于田县三乡共1963户6623人增收。新疆津垦奥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一期、二期项目形成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与培训于一体的规模化肉羊产业园,带动当地肉羊养殖约20万只,辐射带动策勒县127个自然村、4000余户、约2万人增收。

“百万肉羊”项目有效带动和田地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为当地提供超过400个就业岗位,对带动肉羊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起到了示范推广与引领作用,成为和田地区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



智力援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智力援疆、人才援疆是提升新疆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而民生需求是最急切的呼唤。天津市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大力实施对口援疆惠民工程。来自天津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有效提高当地医疗、教育水平。


师带徒。(资料照片)


洛浦县山普鲁镇色日克村小女孩祖丽阿娅·艾则孜自幼患先天性白内障并伴有聋哑,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疗。天津市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病科援疆医生王莹亲自主刀,为小女孩成功实施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祖丽阿娅·艾则孜双眼视力达到正常水平,高高兴兴回到了学校。她的母亲古丽阿瓦提汗·艾力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天津专家的精心治疗,为孩子打开了接触世界的窗户。

援疆期间,王莹担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她不仅开展了多种填补当地眼科技术空白的手术及治疗项目,还助力该院成立“低视力康复治疗中心”,为和田地区低视力儿童得到专业、系统、规范的视力康复服务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天津市在和田地区实施医疗服务“三大提升工程”,建成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津和远程会诊平台、和田七县一市远程医疗平台,打造肿瘤诊疗、消化内镜、重症医学、临床检验“四个诊疗中心”,向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派出医疗人才300余人次,援疆专家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学员结成师徒关系,手把手帮助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助推和田地区各县市眼科、肿瘤内科、检验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实现了一所医院带动一个科室,一名人才引领一个科室,一个科室服务一方群众的医疗援助模式。仅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医疗团队就引进新技术51例,填补和田医疗技术空白18项。


天津组团式医疗队员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资料照片


通过“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精准帮扶,受援医院诊疗能力、管理水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天津市始终把教育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本着抓教育促稳定、促发展的原则,坚持项目安排优先、资金保障优先、教师培训优先。

天津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标准推进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投资4000万元支持二期工程建设,倾力打造南疆第一所现代化职业大学,还投资1.4亿元建设于田县农牧民职业技术学校。选派21名小学校长分赴和田地区东三县小学挂职,重点帮扶的策勒县第一小学已成为东三县小学教育典范校;选派两批640名高校大学生到东三县小学和幼儿园实习支教,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等教育的“组团式支教全链条”。


策勒一小。(资料照片


此外,天津市还努力搭建教师培训和思政课程VR教学试验两基地、教学研究和教学理念传播两中心,实现“县域+试点”“硬件+软件”“互联网+教育”三维联动,不断夯实“全链条”教育援疆新模式。多年来,“组团式”教育援疆全链条新模式打造出了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


津和两地远程教育。(资料照片

把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到和田,同时也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天津援疆实现了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行业对行业、部门对部门的无缝对接,援疆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民生援疆:为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宽阔平坦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绿植带,整齐排列的安居房里,自来水、天然气、厨房、厕所一应俱全……这里就是天津援建的策勒县产城融合扶贫试验区,即津南新村项目。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通过援建易地搬迁安居房和阳光果蔬种植大棚,努力打造乡村经济“产城融合”业态模式,解决了393户1249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安置、增收问题。


从山区的恰哈乡搬迁到津南新村后,努尔麦麦提·麦提亚森在附近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妻子如孜妮萨·居麦管理家里的温室大棚,一家人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选择在策勒县探索易地搬迁“产城融合”试点——“津南新村”,将两居工程、设施农业、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等融为一体,搬迁的农牧民既能就近到工业园区和县城从事二、三产业,又能发展庭院经济和设施农业,开展旅游服务和物流服务,同时享受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和文体等城镇化公共服务,快速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津洽会推销和田特色农产品。(资料照片


截至目前,津南新村“产城融合”项目已投资7693万余元,全部为天津援疆资金。

在于田县夏玛勒巴格村,19岁的维吾尔族姑娘若克艳·图迪正为家乡的手工艺品直播“带货”:“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木摇扇,是我们家乡人民纯手工制作的……”直播间外,村民们正忙着生产手工木摇扇。

这是由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牵头打造、西青区援建的“库尔班扶贫手工坊”创新增收模式。

2020年,天津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创新帮扶办法,启动“互联网+库尔班手工坊助力脱贫攻坚”项目,利用当地群众擅长手工制作的优势,“一村一品”打造“库尔班扶贫手工坊”,按照居家直产、居家直播、居家直售的“三居三直”模式,集中生产加工,并通过直播平台线上销售当地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让村民不出村口就上班、不出村口就销售、不出村口就增收。

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从海河两岸到昆仑大漠,援疆,让津和两地人民的心“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天津援疆就像一曲曲交响乐,沁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天津援疆人就像一棵棵胡杨,用奉献书写着援疆路上的“天津故事”。
用奉献书写援疆路上“天津故事”-玉龙网-和田党建网